返回引导页  您好!欢迎来到成都棋院官方网站!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当前位置:
主页 ›› 成都棋校›› 最新信息
关于中国象棋的历史
发表于 2021-09-23 12:15:09 | 15408次阅读 | 作者 | 来源 本站

   中国象棋是一种“斗智”体育运动项目,也是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工具,自古以来,它雅俗共赏。中国象棋由来已久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有了。据文献记载,那时盛行着一种六博象棋,每方有棋子六枚。如屈原在《楚辞招魂》篇中,就描述过富丽堂皇的楚王中斗棋的精彩场面。


  南北朝时期,称象棋为“象戏”。北周武帝宇文邕创制了《象经》,集百官于殿庭讲说。他不但发明了象棋,而且将自己人生的每一步,都进行了精准的计算。人生如棋,步步惊心。瞒天过海除权臣,交结南北稳乾坤,三年一剑强敌灭,残棋未了留后人。可叹天不假年,他过早地因病辞世了。如果上天再给他几年时间,很有可能历史上会再出现一位秦皇汉武式的英雄人物,他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。

  可惜的是在唐以前的棋制和有关著作都已失传


  唐代象棋有了一些变革,象棋有“将、马、车、卒”等四个兵种,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,由黑白相问的六十四个方格组成。据日本文献的记载,说日本在平安时代(相当于唐肃宗宝应年间),已出现“将棋“,是七、八世纪从我国传过去的。因此至今本还有人称中国象棋为“宝应象棋”。这说明象棋在唐代是当盛行的。


 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,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“炮”之外,还增加了“士、象“。棋子的名称有“将、士、象、车、马、卒”。棋子的形制有立体、图案、文字等。

最后于北宋末年才确定为现代中国象棋这个现在最受欢迎的形制。宋代陈元靓的《事林广记》中,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。比西方十五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二百多年。


  到了明代,为了着棋和记忆的方便,才将一方的“将”改为“帅”,明代是我国象棋的大发展时期,当时北京、南京、杭州等城市,都是象棋活动的中心,是受名流荟萃角逐的地方。


  乾隆年间更是棋坛人才出的时期称雄于各地的有九派十三人,世称江东八俊,河北三杰。


  民国时期,上海的《时事新报》专门开辟了“象棋专栏”,宣扬民族文化,把象棋文化和爱国融为一炉。


  中国象棋的“智谋文化”可以看成是楚汉相争“智”胜于“勇”的精彩表现,弈棋双方,分别指挥着楚河汉界两边的红黑两军,在棋盘天地上,运筹帷幄,较量智谋,比拼着看谁棋高一筹,智胜对方。


  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历史经验和聪明才智,创造了模拟古代战争、比计赛谋、斗智斗勇的娱乐游戏,并使这种智力游戏既能摆上深宫御案,又能戏于街头檐下,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雅俗共娱的独特文化,这不能不说是华夏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文:来自网络 总府校区供